|
抗美援朝时,陶勇将军作为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,辅佐上级宋时轮指挥了长津湖战役,这一点许多读者都了解。 其实1950年11月第9兵团入朝时,陶勇出任该兵团副司令的时间还很短,他是3个月前才上任的。早在当年春天,陶勇本人已经接到去9兵团的任命,可他不愿意,一直拖到了1950年8月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 1950年4月接到任命时,陶勇正担任三野第23军军长,按说出任兵团副司令员,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和提拔,但陶勇有情绪,不想当这个副司令员。第9兵团是前一年军改时成立的,兵团司令员一直是宋时轮。起初第9兵团没有副司令设置,但1950年战备任务很重,第9兵团作为三野的拳头兵团,需要强化指挥及领导力量,所以军委选中了虎将陶勇。 宋时轮是比较能打仗的,解放战争期间多次承担重要作战任务,有功劳。这一点在三野内部是共识,陶勇自然也知道宋司令员的能力。况且宋时轮的革命资历比陶勇要老,红军时就当过军长,现在上级让陶勇到9兵团去辅佐宋司令,这个安排本身没什么问题。 展开剩余72%但这里面有个细节:陶勇去了9兵团,百分之百要告别老部队,没法继续当23军军长了。23军在隶属关系上,归三野第7兵团管辖,当时的司令员是王建安。陶勇如果调到第9兵团任职,便执掌不了23军,他一万个舍不得。所以看着任命通知,陶勇皱着眉头说了句:当什么副司令,我不干! 为什么陶勇对23军感情这么深,宁愿放着升职的机会不要,也不肯挪窝呢?因为陶勇与23军的渊源,不是首任军长那么简单。该军前身为华野四纵,是陈粟手下的“四大天王”之一,从解放战争初期就由陶勇执掌。宋时轮曾带过华野十纵,论硬实力和战绩,十纵甚至还比不上陶勇带的华野四纵。 再往前追溯,陶勇在抗战时便是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员、新四军第一师第3旅旅长,这是23军的主要前身。很明显,陶勇都连续带这王牌军十余年了,跟广大官兵一起建立了无数战功,如此履历在军中非常罕见。将心比心,这种感情和联系确实难以割舍,若换成其他将领,多半也会面临两难抉择。 由于陶勇迟迟不肯去第9兵团报到,陈粟首长都劝他接受组织安排,但收效甚微,一直拖到了1950年8月。最后还是宋时轮想出办法,把陶勇“收”到了9兵团。 宋时轮是以脾气火爆著称的名将,陶勇的脾气也很大。宋时轮登门去找陶勇,就是要把自己的姿态摆低一点,请这位贤才“出山”。一见面宋时轮就说:老陶,我的脾气不好,这是缺点,以后咱俩配合,我一定改掉这个缺点! 听宋时轮这么一讲,陶勇反倒不好意思了。明明对方是上级领导,现在陶勇不肯赴任,宋时轮亲自来请自己,还这么坦诚,上来就做“自我批评”。面对这种情况,陶勇实在是讲不出硬话了。宋时轮虽然是急性子的战将,但其实情商非常高,当天他跟陶勇促膝长谈4个多小时,终于把对方说动了,答应尽快去第9兵团报到。 不久后的朝鲜战场上,两人一起指挥了长津湖战役,志愿军第9兵团付出巨大代价后,完成了东线战场的重要作战任务,全歼美军北极熊团,威震敌胆。1955年全军授衔,宋时轮获得上将军衔,陶勇则被评为开国中将。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,专注于军情、军史、战史、国际关系研究,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,带来精彩细节。作品覆盖图文、视频、音频领域,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,也欢迎您点赞、评论支持,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。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 发布于:山东省 |
